解碼吉林省發展新信號:提高質量謀發展

1月26日9時,吉林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在吉林省賓館舉行開幕式,代省長景俊海作《政府工作報告》,在這份厚厚的政府工作報告裡,對未來吉林五年的發展,做瞭清晰的規劃。在報告中把“踐行新發展理念 推動高質量發展”做為未來五年工作的重點任務。把“引進增量、盤活存量、做大總量、提高質量”作為未來五年的關鍵行動。

奮鬥目標:台灣電動床工廠實現六個“明顯提升”

未來五年,吉林省的具體奮鬥目標是:

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,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形成,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穩定增長,實體經濟振興發展,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,集約式、內涵式發展特征更加突出,經濟綜合實力和競爭力進一步增強;

產業結構優化明顯提升,汽車、石化、農產品加工等產業繼續發揮支撐作用,裝備制造、醫藥健康、旅遊成為新的支柱產業,建築、光電信息、遙感衛星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,新能源、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,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培育;

區域發展質量明顯提升,中東西“三大板塊”更加協調發展,新型城鎮化和城鄉融合發展紮實推進,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取得重大突破,綠色經濟成為全省發展的底色;

改革開放成效明顯提升,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電動床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,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,國際國內合作重點更加突出,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全方位大開放新格局基本形成;

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升,“法治吉林”“平安吉林”“誠信吉林”“幸福美好吉林”建設深入推進,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,誠信體系更加健全,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;

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,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,貧困縣全部摘帽,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基本同步,就業更加充分,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,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大幅提升,人民群眾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進一步增強。

重點任務:推動高質量發展

未來五年,吉林省的重點任務是:踐行新發展理念,推動高質量發展。把轉型升級作為主攻方向,崇尚創新、註重協調、倡導綠色、厚植開放、推進共享,推動吉林新一輪全面振興。

第一,聚焦創新轉換動能。堅持抓創新就是抓發展、謀創新就是謀未來的理念,把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上,實施“互聯網+”行動計劃,建立更靈活、能匹配、可操作的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,激活科技、教育、人才等創新要素,營造集聚之勢,激發創新活力,轉化創新動能,帶動全面創新,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,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%。突出科技創新核心地位,加強創新體系、平臺和能力建設,強化企業、高校、科研院所、高新區等創新作用,主動對接國傢“科技創新2030-重大項目”等專項,實施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協同攻關,推動科技成果轉化,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均增長14.9%。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,弘揚科學精神,完善人才培養、引進、使用制度體系和環境保障條件,建設企業經營管理人才、專業技術人才、高技能人才隊伍,真正把人才培養好、吸引來、留得住、有舞臺、發展好,著力建設人才強省。簡化人才落戶手續,優化就業創業環境,開通人才服務綠色通道,吸引外埠人才專傢要大幅增加,高校畢業生本地就業人數要大幅增加,吉人回鄉創新創業人數要大幅增加,充分釋放人才紅利。

第二,聚焦協調統籌兼顧。統籌發展全局,兼顧區域、城鄉、經濟社會等重點,既鞏固和厚植原有優勢,又破解難題、補齊短板,更加註重資源向均衡發展方向配置,讓協調成為內生特點,努力實現平衡發展、兼容發展、協調發展。優化空間佈局,落實主體功能區制度,開展地理國情常態化監測,突出特色與重點,推動中東西“三大板塊”協調發展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,縮小城鄉發展差距。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加快現代農業“三大體系”建設,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,爭當現代農業建設排頭兵。落實“藏糧於地、藏糧於技”戰略,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定在700億斤階段性水平,建設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幸福傢園。抓住人的城鎮化這個核心,統籌抓好各級各類城鎮化試點,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,城鎮化率達到60%左右。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,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。

第三,聚焦綠色培育產業。著眼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,樹立大局觀、長遠觀、生態觀,加強生態建設,保護好綠水青山黑土地,讓綠色成為普遍形態,實現永續發展。決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,堅決消除環境污染這個民生之患、民心之痛,努力讓老百姓呼吸上新鮮的空氣、喝上幹凈的水、吃上放心的食物、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。抓好生態建設行動計劃,以東部森林、中部黑土地和西部草原濕地三大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為重點,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工程,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5%。實施清潔空氣、水體、土壤行動計劃,推進秸稈綜合利用,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0%。實施河湖連通等工程,早日實現以水而興、以水而活。重點流域、重點湖泊水質明顯改善。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超過95%,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、81個重點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均達到90%以上。堅持以綠色發展為導向,調整產業結構,堅決不上高污染的項目,發展綠色環保產業和低碳循環經濟,倡導綠色消費。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,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。

第四,聚焦開放配置資源。開放是發展的必由之路,開放的經濟最具活力、最有競爭力。必須放眼國內外,發揮東北亞地理幾何中心、沿邊近海優勢,抓住“一帶一路”建設歷史機遇,以與俄共建“濱海2號”國際運輸走廊為突破口,全面佈局對外開放新舉措和新空間,全力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和新格局,大張旗鼓地讓吉林更加開放。加快互聯互通,打造“絲路吉林”大通道,圖們江出海通道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,“借港出海”實現突破,近海優勢進一步展現。深入實施長吉圖戰略,擴大東北亞區域開放合作。建設一批國際國內產業合作園區和跨境經濟合作區,深化各級各類開發區改革創新,讓開發區成為改革排頭兵、開放最前沿、創新最亮點、發展新動能。全力加快長平經濟帶、白通丹經濟帶建設,深入推動四遼鐵通經濟協作區建設,積極謀劃向北開放和白齊興生態經濟合作區建設。聚焦歐美和東北亞等國際地區,發揮中國—東北亞博覽會、中國—北歐經貿合作交流活動等開放平臺作用,在更大范圍、更廣領域配置市場資源。聚焦“北上廣”和“蘇浙津”等國內地區,推動建立長期穩定的緊密型全面戰略合作關系,在投資合作、市場共享、產業轉移承接、跨省勞務協作和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等方面深化合作,實現優勢互補、共同發展。組織開展招商引資、招才引智、吉人回鄉,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。

第五,聚焦共享穩步發展。堅持發展為瞭人民、發展依靠人民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,始終與人民心連心,把群眾共同關心的事辦好辦實辦長遠,既盡力而為,又量力而行,持續推進,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,促進人的全面發展、全省人民共同富裕。緊緊抓住老百姓所盼、所急、所憂、所怨的問題,在脫貧和教育、就業、收入、住房、醫療、社保、環保等方面,每年實施一批民生實事。全面發展科技、文化、衛生、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。加強安全生產、信訪、社會治安和邊境管控等工作,維護社會和諧穩定。立足共建共享,廣泛匯聚民智,最大激發民力,鼓勵群眾自力更生、勤勞致富,形成熱愛生活、創造生活、共享生活的生動局面。堅持把共享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,各經濟社會主體牢固樹立共享發展意識,讓共享既成為生活方式,也成為發展方式,讓共享經濟在吉林蓬勃發展。

關鍵行動:引進增量、盤電動床活存量、做大總量、提高質量

未來五年,吉林省的工作路徑和重要舉措是:振興吉林,要把引進增量、盤活存量、做大總量、提高質量作為關鍵行動。

引進增量。既要引進投資增量,在擴大基礎設施投資的同時,註重增加產業有效投資增量,通過增加有效投資,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;更要引進消費增量,通過旅遊業等業態蓬勃發展,把外部的消費能力引進來,既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又促進有效需求增長。

盤活存量。要在“盤”上下功夫、“活”上做文章,既要盤活全社會存量資產,又要盤活全省存量資源,把存量有效資產配置到有效生產之中,發揮生產的最大效益;既要用好一次性資源,更要用好可再生資源,還要對人才、旅遊等各種資源永續利用,做到“資”盡其用,人盡其才。這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有效路徑。

做大總量。要立足吉林省情實際,加快發展、科學發展,逐步擴大經濟規模和體量,努力把“蛋糕”進一步做大做好做實,不斷增強經濟發展實力。

提高質量。要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,堅持質量第一、效益優先,推動質量變革、效率變革、動力變革,立足吉林發展階段推進方式變革,真正把思維模式、工作方法、政策措施聚焦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,推動經濟結構優化、轉型升級,加快產業梯次轉移、騰籠換鳥,優化體制機制和資源配置模式,提高全要素生產率,努力實現經濟有效益、企業有利潤、居民有收入、稅收有增長、環境有改善、風險有防控。
C288F77B7F2D89FB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
    全站熱搜

    kas442ia4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